1994年10月,现年52岁的女性陈金兰从福建省建阳竹制品厂被解雇。
她首先开设了竹木加工厂, 最终将一个旧仓库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超过300万元的民营企业,安置了1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 “福建省女职工模范”和“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
让我们看一下陈金兰的自我报告:
1994年10月,建阳竹制品厂停产,我与该厂的数十名员工一起工作 。 下岗。
这一年,我今年42岁,属于最难实现再就业的“ 4050”人。 老年人在顶部,年轻人在底部。 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在家闲逛绝对不好。
考虑之后,我决定去老家开一家竹制品厂。
对于一个下岗女工来说,经营自己的工厂并不容易。 资金不足,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 除了筹集资金外,我还在家人的帮助下抵押了房地产,又借了十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租借了300多平方米的旧仓库作坊。
在招聘员工时,我坚持要招聘10名下岗姐妹。 我认为,如果我们在逆境中共同努力,我们将会成功。
我的工厂刚刚开始。 一切似乎进展顺利,第一批产品很快售罄,而我获得了开办企业的“第一桶金”。
在短短几个月内,陈金兰告别了被解雇的悲痛,重新树立了开办企业的信心,并实现了重新就业。 生活之路充满了明媚的阳光。
在工厂成立之初,公司规模很小,产品很难被客户信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真的动了脑筋,花了很多心血。
当福州的一家外贸公司准备出口一批从浙江进口的竹串时,突然发现仓库中存储的一些商品已发霉。 经过几次谈判,制造商坚持拒绝承担返工的责任,因为已经付款。
外贸公司焦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得知此消息后,我立即停止工作,并迅速带技术人员赶往福州,选择并加工了出口商品,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外贸公司的经济损失。
危机已经过去。 外贸公司要为我支付各种费用。 我摇了摇头,拒绝了。 我的诚意打动了外贸公司的营销人员,所以我的订单从50箱增加到700箱。
去年夏天,工厂收到了一位新加坡商人的一批竹筷订单。 产品长度错误是由于设备螺丝松动引起的。 有人给我一个主意,这么小的错误很难用肉眼识别,不妨请客户举手并减少公司的损失。 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我坚信质量是商业竞争的法宝,无论我遭受多大的痛苦,我都不会后悔给客户。
我安排工作人员重新选择要处理的物料,并在指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了订单。 新加坡商人非常感动。 他们不仅与我们签订了长期购买和销售合同,而且还引进了许多新客户。
通往完整性管理的道路更加广阔。 只有注重质量,注重信誉,依法经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陈金兰终于以闽北山区人民独特的朴实和善良在企业家之路上站稳了脚跟。
我拥有资产和业务,许多人认为我绝对是“大钱”。
实际上,我仍然过着简单的生活。 我仍然没有私家车。 我仍然骑着自行车,穿着打折的衣服。 这不是因为我对自己“苛刻”,而是因为浪费会使人们养成不良习惯。 只有节俭才能进步。
但是,我非常愿意花钱在员工和公共福利上。 当员工在家中遇到出生,老年,疾病和死亡的问题时,我要么带营养补充品去看望和同情,要么送慰问解决问题。 当员工的孩子被大学录取时,我至少捐款300元。
近年来,我向公益事业捐款5万元以上,安置了1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 残障的陈忠到处打零工,为他人谋生,妻子下岗,孩子们面临辍学。 家庭生活非常困难。 得知情况后,我立即支付了孩子们的学费,并安排这对夫妇在工厂工作。陈忠非常感动,认真工作,很快成为技术骨干。 如今,这对夫妻的月收入超过1300元,他们已经买了一套新房子。
以上是陈金兰的故事。
>